火星救援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火星救援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火星救援观后感1公司选择在4月1日这天组织大伙观看《火星救援》这部影片,4月1日?愚人节啊!小伙伴们顿时投来质疑。真的?假的?榕姐的脑门上一群乌鸦飞过......
下午三点整,妥妥的《火星救援》开放,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看的我们热血沸腾,在最后男主角成功获救的那一刻小伙伴们是不是惊呆了!如果简单的把这部影片看成“火星救援”,那么你就out了,让我们来扒一扒这部影片中的精髓。
《火星救援》的开场没有过多的铺垫和煽情,而是开门见山的将整个剧情摆在了观众的面前,就是在火星遭遇困境,进行自救的过程。和《星际穿越》相比,虽然失去了野心,也没有上升到全人类利益的角度。但是正是因为这份“安分守己”才让《火星救援》的口碑大赞。《火星救援》里有着简单易懂的科学知识,自带吐槽模式的幽默男主,还有NASA内部的小争小吵。随着主人公一点点克服困难回到家园,观众得到了较为真实的体验同时也满足了观众对于外太空生活的好奇。
《火星救援》是一部让你在为主角获救激动的热泪盈眶时还能好好的开怀大笑一把。《火星救援》有着明确的叙事线,以马克在火星的种。种遭遇为主,辅以恰到好处的支线情节,点到为止的笑点,令人大开眼界的小发明,5分钟一转折,10分钟一起伏。“处处意料之中,却又是往往出人意表”。如电影中马克听音乐,洗澡,种植,生存,对着摄像头开玩笑等等,他活生生的将孤独和恐惧活成了幽默和乐观。
《火星救援》除了展示出宇宙的神秘和不可知外,故事通篇放在了“人”字上、在苍莽寂寥的火星上、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只有人类不断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以及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当马克一个人孤立无援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时;当无数次的希望和绝望交替,几经绝境时马克却始终没放弃哪怕一丝丝求生的希望,他没有崩溃也从不轻言放弃,永远是在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践,还能自娱自乐自嘲,保持乐观。也许正是这样的一份不放弃和努力才使得马克“幸遇解救,绝处逢生”,回到了他挚爱的地球。
火星救援观后感2前几天朋友推荐我看一下《水星救援》这部电影,之前我不太喜欢看科幻片,不过自从我看完了这部片子后,我发现自己突然对科幻片情有独钟。
这部电影所阐述的是在一次人类登陆火星的任务中,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暴,马克。沃特尼与队员失联,从而被留在了寸草不生的火星。风暴很快平息了,马克凭着记忆回到了原来的居住舱。当他觉得自己必死无疑时,又转念一想,不能就这么放弃。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顽强的精神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食物快没了的时候,他用自己的排泄物亲手种植出了土豆,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了氧气;水快没了的时候,他靠氧气和氢气按1:2的比例把水制造了出来。在这之后的185天,日子一直都过得很好。可是,186天时,因为设备故障,所以有4/5的空气瞬间消失、100多株土豆苗化为灰烬……他不甘心呀!自己辛辛苦苦,靠汗水播种的劳动成果就这么毁于一旦了?就在他等死时,发现了探路者号,并与地球上的人取得联系。人们知道他还活着,惊喜万分,并准备营救他。在第538天,马克成功搭乘火箭,返回地球。
这部电影蕴藏的三大道理让我记忆犹新:一、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在马克独自一个人在火星上时,并没有乖乖认命,而是坚持下去。二、爱不分国界。在美方准备营救马克时,英方为美方制订计划,中方贡献出了太阳能推进器。三、友谊的力量是伟大的。在得知马克活下来的时候,他的队员们不顾自己的安危,执意去营救,并成功把马克送回地球。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这两个相隔5500万公里的星球之间所散发出来的友爱深深感动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也要珍惜、爱护我现在的友谊,正所谓“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这部3D大片《火星救援》让我明白了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齐心协力;当朋友有困难时,要互相帮助;和朋友一起取长补短,也要珍惜现在的友谊。
火星救援观后感3当你身处困境时,你应该怎么做?电影《火星救援》给了我们精彩的答案。
《火星救援》说的是美国宇航员马克·沃特尼的故事。他和5名宇航员在火星执行任务时遭遇巨型风暴,他受伤昏迷不省人事,同伴们误认为他已死,结束太空之旅回地球,沃特尼被留在火星。为了重返家园,沃特尼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奇迹般生还,回到了地球。
《火星救援》告诉我们,不管遭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我们都不能放弃。远离地球。没有同伴,日渐减少的食物……沃特尼一度绝望,沮丧颓唐。但是,后来他对自己说:“我不能坐以待毙。”幽默乐观的他发挥自己作为植物学专家的特长,利用自制肥料种土豆,善用一切资源,靠自己的力量在火星生存下来。
《火星救援》还告诉我们,不抛弃才能共渡难关。仅仅靠沃特尼孤身一人是无法离开火星返回地球的,不抛弃是他获救的重要原因。NASA没有抛弃他,他的同伴们没有抛弃他,甚至全世界都在惦记着他。NASA和中国科学家携手努力,同伴们锲而不舍舍身救助……可以说,火星救援行动集中了全人类的智慧、勇气和努力。没有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合作,火星救援任务难以完成。
不放弃、不抛弃,不仅是沃特尼的获救秘笈,也是我们应对人生挑战的一大法宝。人的一生往往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对个人来说,我们不能放弃,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坚持、努力,就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暴自弃、放弃希望;对大家而言,我们不能抛弃自己的同伴,哪怕困难重重,也要施以援手、同舟共济。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在废墟中艰难求存的灾民,那些为救助灾民奋不顾身的救援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不放弃、不抛弃,漫漫人生路,让我们共勉吧。
火星救援观后感4从没想过一个人可以在无依无靠的环境里坚持那么多天。
被同伴抛弃,Mark却从未说出一句抱怨的话,甚至一直念叨他们。他的心态太好,好到在荒无人烟的火星上自己和自己开玩笑;他脑子太好,好到在火星上也能种种蔬菜,活得逍遥。
可以说,真正救了Mark的人,不是NASA,而是他自己。如果不是他清洁了太阳能板,移动了火星车,没有人知道,他还活着。当所有人都在为怎样搜寻他的遗骸激烈讨论时,他正摇着身体,听着Disco,种着土豆。
在每次录制日志的时候,他有过开怀大笑,有过无助,有过沮丧,但从没有绝望,他说话时,眼睛闪着光,嘴上说着俏皮话,笑得像个孩子,我最喜欢这样的他,聪明又调皮,阳光又性感。
但在居住舱被风刮坏,种植的土豆全部死掉的时候,他沮丧地叹着气:“哎呀,都没了。”然后又忙着去修补居住舱,计算食物量了。 ……此处隐藏5774个字……志力在火星上快乐的活着在马克即将离开火星时,他曾多次写下再见,火星,在火星车上留言请善待它,它曾经救过我的生命,以及临走时对火星车的爱抚,都深深地触动着我。我认为马克并没有迫切赶回地球,只是在火星上留下了自己的温柔,他是多少热爱火星,在他眼中,这里并不是束缚自己的地方,火星是自己的朋友,最好的朋友!无数次在希望与绝望交替,几经绝境地马克,始终不放弃,哪怕一丝求生的希望。同时还自娱自乐自嘲,保持乐观。也许是这样一颗积极的心,才使得他幸运解救,绝处缝生。回到了他挚爱的地球。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断的努力,定会换取满园的丰收!只要勇于尝试,成功总会为我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记住这个名字马克、沃特尼,记住他永不放弃,乐观积极的面容。
火星救援观后感13周末,老师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科幻电影《火星救援》,我深深地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看完之后久久回味。
电影《火星救援》讲的是人类实现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陆,美国宇航员马克。沃特尼与其他五位宇航员兄弟遭遇巨型风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结束。他因为被误认为无法生还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鲁宾逊。清醒后的沃特尼发现自己远离地球家园,食物只够一个月的供应。幸好他天性幽默乐观,而且还是个植物学家,决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务的到来,要等四年,沃特尼精心计算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他在这颗星球上的时间,利用自制的肥料种植土豆,对手头的所有材料物尽其用。而在地球上,公众哀悼马克的悲剧死之后,一位眼尖的NASA技术员在监看时注意到火星表面有运动迹象,怀疑马克可能还活着,双方重新获得联系后,火星救援任务由此启动。
《火星救援》给我最强烈的震撼,一个人独自留在火星,不放弃,不绝望,不甘就此坐等各种死的他运用自己的各种科学知识和动手技能在火星上杀出一条活路,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他坚持不懈,最后绝处逢生。他的国家耗上数以亿计的资金,NASA高官搭上自己的前程,五位宇航员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乃至生命,只为拯救一个被遗落在火星上的伙伴,展现了生命高于一切的高尚。中国航天局以太阳神推进器作为重要的救援力量如救世主般出现,无私提供技术力量来与NASA一同完成拯救行动,把整部电影人权至上的立意推上了更高的境界。
《火星救援》让我丰富了科普知识:硬核的天体运动、空气运动、火星种植土豆的原理。由浅到深,很通俗的为大家海量呈现。它会燃起人类探索太空的渴望,激励新一代宇航员的诞生。
大力推荐《火星救援》,它3D效果强烈、水晶般清晰的顶级画面、唯美恰到好处的音效,不得不说是一部完美的科幻片。它让观众跟随沃特尼用大量科学公式和计算不断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悬念迭起。在火星严酷生存环境下,他机智勇敢、坚韧不拔的无畏精神,让我们学到了在逆境中生存和处事的精髓,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难题,只要持之以恒,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火星救援观后感14其实一开始我对这个电影并不是特别地感兴趣,我觉得不过是讲太空中旅行什么的,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还是去了电影院买了张电影票。
这部影片讲述了由于一场沙尘暴,沃特尼与他的团队失联,孤身一人置身于火星面临着飞船损毁,储备粮不足,想方设法回地球的故事,没有深奥的科学知识,没有华丽的技术特效,带给我的,只有心灵的震撼以及无尽的思考。
沃特尼独自在火星上,即使不能联系上NASA,但他并没有气馁,凭着自己的知识和毅力,紧握着那一丝求生的希望。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乐观,永不言败以及对生存的渴望。
当他的队友得知他们能够接到沃特尼的时候,他们几乎是没有犹豫,冒着生命危险以及NASA的反对去营救沃特尼,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团结。
沃特尼在火星上利用火星上的土壤,通过燃烧氢气来获取水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电源来取暖,依靠人工重力的技术使宇航员在太空中像在地球上一样正常活动。通过这些,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
也许有人对于沃特尼的“万能”表示怀疑,但是,我毫不怀疑,因为我有亲身体会。在今年夏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美国太空夏令营,我跟的是一个美国组。在我所在的美国组里,只有我一个中国人,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刚开始,文化的差异以及语言的障碍使我一曾失落。但是不久我就调整好,跟他们进行训练。我们需要完成的课程除了太空方面,飞船的知识及操作要求以外,还有各种各样其他的课程,例如:生物(太空中生长的植物),物理(飞船的构造以及原理),化学(燃料的成分以及燃烧的原理),医学(在升空或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疾病以及应对措施),潜水,水上求生,素质训练(爬高台,绳索)等等。教官们特别注重人人参与,以及要求我们自己动手从而训练我们的动手能力,我从中也收获到了不少东西。在所有活动中,我们都被要求团队合作,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从此可见,对于一个宇航员来说,“博学”自然是必须的了。
在他们团聚的那一刹那,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被感动的原因也许是我感受到他们的那份激动和喜悦吧。
《火星救援》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乐观,团结······它给我上了一课,也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
火星救援观后感15看完这片子我想写个观后感,第一联想到的是老舍的《茶馆》。
一个人不断地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片子。
英文的片名比较好,中文加上了救援二字,意义就跑偏了。更加上事先宣传活动中宣扬中国元素,以至于好多人就等着看结局,宇航员们坐着中国动力的飞船回家。
其实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电影能传达给我的,首先是主角面对各种极端困难,不怨天,不尤人,充满自信着手解决各种困难的精神。现代科技提供的只是技术和工具,最关键的部分,是主人翁坚决的斗志。
然后是在斗争中表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顺便说一下,那谁的音乐品味是够差的。
还有是团队成员间的友谊,国际无私的协助之类。
最后一幕申明了我们对于宇宙和自然的态度。宇宙虽然可怕,但是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于呆在摇篮里了,不管前面有多大的挑战多大的牺牲,我们都回斗志昂扬又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地和它斗争到底,直至将它征服。火星救援观后感200字
上个星期六,我和爸爸一起去观看了《火星救援》这部电影。
电影开始的时候,在一场风暴中,一块石头击中了一位宇航员,其他队员都以为他死了,就都匆匆离去,把他一个人留在火星上。
可是,第二天他却从昏迷中醒了过来。他发现自己受了很重的伤,还发现他储存的食物不够了,但是他没有放弃。于是他自己包扎好伤口,面对食物的问题,他就用仅剩的土豆、火星上的泥土和自己的粪便尝试着种更多的土豆;他还用火箭燃料通过科学实验来制造饮用水。
他还想办法与地球航天局进行联系:他乘着火星车到战神4好的位置,并与地球的科学家取得联系。
经过千辛万苦漫长的等待,他终于得到了队员的救援,并且安全回到了地球上。
我的感想: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他还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凡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永不放弃,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文档为doc格式